栏目导航
相关产品
-
暂时没有数据
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无为剔墨纱灯”
文章出处:本站 人气:9126 发表时间:2019-10-21 09:49:33
无为剔墨纱灯工艺发明于清嘉庆年代, 由无为人蔡竹田创。有着300多年的历史.清鼎盛时有民间纱灯作坊30多家,代代相传,是安徽省知名的地方传统工艺品,安徽省志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。2006年入选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光绪年间,清王朝为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寿辰,派出统官专程到无为征选纱灯,悬于皇宫内苑。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。
国庆10周年时,剔墨纱灯曾挂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,给大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。
新中国成立初期,百废待兴,万业复苏。政 府把民间工匠组织起来,成立了无为纱灯厂,其产品在全国工艺品展览会。纱灯全是手工制作,工艺繁琐,对纱灯个人至少需要20天到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,因而价格昂贵,导致无为纱灯制作渐趋衰败,会制作的工匠越来越少。
2004年,中 央电视台准备拍摄无为的剔墨纱灯,有关人员将无为寻了个遍,也未能找到对完整的剔墨纱灯。无为剔墨纱灯唯的传承人只有县图书馆职工朱晓钟,朱晓钟今年50岁。为了继承这门传统技艺,无为县职业教育中心开办了“剔墨纱灯传承班”,朱晓钟担任任课教师,希望能够发掘热爱这门艺术的年轻人,让剔墨纱灯的“灯火”直延续下去。
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,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绘上人物、山水、龙凤、花卉等图案,借以与民同乐。无为纱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蔑扎、纸糊、染色"彩灯"的基础上发展而成。将木工、雕刻、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体,经过加工、成型、油漆、绘画、剔墨等项工艺制作而成。框架取料檀木或红椿,并用代表凤头、象鼻、虎脚装饰,灯壁四周镶罩纱绢,绘以花卉、山水、人物等形象,经剔墨工艺和点睛手法,画面人物眼睛,在烛光穿射下频频闪眨,栩栩如生。
何谓“剔墨纱灯”呢?
拿起支毛笔,蘸上墨水,在纱纸上深划道。墨水着了色,原本透亮的纱纸变得漆黑片。接着,又从抽屉里取出枚细针,朝着纱纸上由经纬线构成的细微孔眼戳去。很快,孔里的墨水被细针剔去,仅留下纱布上细细黑黑的些线条。这盏纱灯表面被墨水掩盖住了,光线却又从孔眼中散发出来。根据这个制作过程,人们给它取了个诗意的名字:剔墨纱灯。
光绪年间,清王朝为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寿辰,派出统官专程到无为征选纱灯,悬于皇宫内苑。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。
国庆10周年时,剔墨纱灯曾挂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,给大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。
新中国成立初期,百废待兴,万业复苏。政 府把民间工匠组织起来,成立了无为纱灯厂,其产品在全国工艺品展览会。纱灯全是手工制作,工艺繁琐,对纱灯个人至少需要20天到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,因而价格昂贵,导致无为纱灯制作渐趋衰败,会制作的工匠越来越少。
2004年,中 央电视台准备拍摄无为的剔墨纱灯,有关人员将无为寻了个遍,也未能找到对完整的剔墨纱灯。无为剔墨纱灯唯的传承人只有县图书馆职工朱晓钟,朱晓钟今年50岁。为了继承这门传统技艺,无为县职业教育中心开办了“剔墨纱灯传承班”,朱晓钟担任任课教师,希望能够发掘热爱这门艺术的年轻人,让剔墨纱灯的“灯火”直延续下去。
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,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绘上人物、山水、龙凤、花卉等图案,借以与民同乐。无为纱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蔑扎、纸糊、染色"彩灯"的基础上发展而成。将木工、雕刻、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体,经过加工、成型、油漆、绘画、剔墨等项工艺制作而成。框架取料檀木或红椿,并用代表凤头、象鼻、虎脚装饰,灯壁四周镶罩纱绢,绘以花卉、山水、人物等形象,经剔墨工艺和点睛手法,画面人物眼睛,在烛光穿射下频频闪眨,栩栩如生。
何谓“剔墨纱灯”呢?
拿起支毛笔,蘸上墨水,在纱纸上深划道。墨水着了色,原本透亮的纱纸变得漆黑片。接着,又从抽屉里取出枚细针,朝着纱纸上由经纬线构成的细微孔眼戳去。很快,孔里的墨水被细针剔去,仅留下纱布上细细黑黑的些线条。这盏纱灯表面被墨水掩盖住了,光线却又从孔眼中散发出来。根据这个制作过程,人们给它取了个诗意的名字:剔墨纱灯。
|
|
- 上一篇: 无为律师(伟明)的张驰
- 下一篇: 数说秦淮看守所
相关产品
-
暂时没有数据
联系我们
手机号码:18315392567
联系邮箱:275082943@qq.com
联系地址:安徽省无为县襄安路县法院对面伟明所